我國服裝出口目標市場新變化
- 盡管到目前為止,日本、美國、歐盟和中國香港地區(qū)仍然分列我國服裝四大主要出口市場,但這些傳統(tǒng)出口目的地的微妙變化和一些新興市場空間擴展的動向值得特別關注。
在這四大主要出口市場中,2005年由于配額制度取消,我國服裝對美歐出口快速增長,增幅達50%以上;對轉(zhuǎn)口貿(mào)易為主的中國香港地區(qū)的出口則下降了29.8%;對韓國出口也減少12%;而對俄羅斯出口繼續(xù)較快增長,出口額已占我國服裝出口總額的7.2%,且單價較高。
2005年日本經(jīng)濟繼續(xù)處于復蘇期,購買力有所提高。我國對日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146.8億美元,同比增長4.5%,占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總額的19.8%,繼續(xù)保持服裝出口市場第一位。但我國對日出口已進入成熟期,在其服裝市場所占份額趨于飽和,因此很難再有較大增長。
對日出口主要以梭織服裝為主,比對全球出口平均單價高73.8%。從纖維原料分類看,出口日本的商品以棉質(zhì)服裝及化纖制品為主,兩者分別占服裝對日出口的46.6%和34.4%。棉制服裝平均出口單價3.14美元/件(套),同比提高4.4%?;w制服裝出口平均單價4.52美元/件(套),同比下降0.8%,但仍比對全球出口平均單價高99.1%。從商品分類看,19種大類商品中有13種商品出口額增長,增幅在1%-30%之間,另有6種商品出口額下降,降幅最大的商品是便服套裝,為15.7%。此種情形說明,我們應該在商品結(jié)構(gòu)上有所調(diào)整,努力在其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2005年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對美出口127億美元,增長77.7%,占出口總額的18.5%,同比增長6個百分點,為我國服裝出口第二大市場。對美出口商品以梭織服裝為主,出口額63億美元,同比增長94.5%,占服裝對美出口的54.6%。服裝平均單價是1.57美元/件(套),提高18.7%;梭織服裝平均出口單價3.77美元/件(套),下降10.2%。由于我國出口企業(yè)競爭激烈,美國進口商壓價嚴重,很多商品對美出口單價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達70%左右。盡管如此,大多數(shù)商品出口單價仍高于我國服裝對全球出口平均單價。
從纖維原料分類看,棉質(zhì)服裝對美出口增長最快,增幅達290.4%,且是服裝對美出口第一大類商品,出口額36.5億美元,占各類纖維服裝對美出口總額的36.2%。其次是化纖服裝,出口額增長173.9%,出口比例為29.9%。毛質(zhì)服裝出口額增長186.5%。這三種商品出口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紡織品一體化的實現(xiàn)。從服裝商品結(jié)構(gòu)看,大多數(shù)服裝對美出口額呈快速增長態(tài)勢。
對歐盟出口的服裝中梭織服裝占60.3%,針織服裝占35.7%,均呈現(xiàn)快速增長勢頭。對歐盟服裝出口額136.3億美元,同比增長64.5%,所占份額為18.4%,歐盟成為我國服裝出口第三大市場。從纖維原料分類看,化纖制品及棉制服裝為對歐盟主要出口商品,分別占39.4%和38.5%。另外,毛制服裝對歐盟出口增長159.8%。從服裝品種看,絕大部分商品出口數(shù)量及金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有8種商品出口金額增幅在100%以上,增幅最大的是襪子,增幅達372.5%。出口歐盟的各種服裝類商品平均單價為1.72美元/件(套),提高3.9%,全部高于對全球出口平均單價。
一些專家指出,鑒于歐美設限的問題,相關企業(yè)應進一步積極探索拓展海外市場的新道路,如到境外投資、設廠;組建跨國公司,構(gòu)建國際產(chǎn)業(yè)鏈利益同盟,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共贏。(記者 蘇鐵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