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裝零售店的尷尬
- 在倫敦的十字街(Cross Street),時裝店Canal的櫥窗里掛著一件由英國設計師萊扎雷•喬治(Lezley George)設計的褶式夾克衫,標價為350英鎊。店鋪里空無一人。在幾個街區(qū)以外,今年第二個設計師名品清倉特賣場(Designer Warehouse Sale)正在進行中,貨架上到處都是和剛才那件完全一樣的外衣。什么價錢?60英鎊。而這里,人們正在瘋狂搶購。與此同時,在百貨公司Selfridges的拉爾夫•勞倫(Ralph Lauren)專柜,一件開士米套頭衫標價435英鎊。一位顧客看了看價簽,迅速走開。在eBay網站,同樣的套衫僅售50英鎊,在TK Max(注:英國精品折扣連鎖店)則為30英鎊。據Selfridges的一位發(fā)言人稱,在拉爾夫•勞倫專柜每年兩次的甩賣期間,這里會“人頭攢動”,但在3月中旬,這個專柜幾乎空無一人。那么,如今還有誰在按照零售標價購買時裝呢?
這樣的人并不多。英國零售業(yè)協(xié)會(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的數據顯示,2006年1月份的零售額是11年來最令人失望的,且“回升跡象微乎其微”。鑒于1月份是甩賣季節(jié),這清楚地表明,即使降價促銷,消費者也不愿購買。英國零售業(yè)協(xié)會稱,即使到了3月份,這一數據也并未改善多少,銷量較去年下降1.4%,其中衣服和鞋類“極不好銷”,“推動銷量增長通常要靠打折”。顯然,折扣幅度還不夠大。
經常被提及的負債消費、岌岌可危的消費者信心和惡劣的天氣都可能是銷量慘淡的原因,但另一個因素,可能就是零售商的降價幅度還不足以吸引消費者。
名品特賣場的繁榮
大張旗鼓打出削價5%或10%的招牌,可能會淪為別人的笑柄,即便打7折也未必可行,因為到處都在打7折。畢竟,在過去,要想痛快購物,意味著你只能開車前往艾塞克斯郡的布倫特里或牛津郡的比斯特(英國最大的兩家名品折扣店所在地),但現在一切都不同了。設計師名品清倉特賣場每年在倫敦Kings Cross區(qū)的一個倉庫中舉行4次,出自華倫天奴(Valentino)、Dolce & Gabbana、范思哲(Versace)和菲利普•崔西(Philip Treacy)等設計大師之手的服飾可以低至2折。
在互聯網上,eBay已經建立起自己的小型經濟王國,而yoox.com和designerexposure.com也在迅猛發(fā)展:在它們那里,標準是打3折。在這場古怪的零售業(yè)大戰(zhàn)中,某些eBay賣家過去1年做得相當成功,甚至開設了自己的實體店鋪——看看Yours2,auctioningforum.com和Naughty Alabama吧,在那里,普拉達(Prada)、古姿(Gucci)和尼科爾•法里(Nicole Farhi)品牌,以及它們自己的設計師品牌都提供很大的折扣。不過,一些傳統(tǒng)零售店卻逆潮流而動,比如銷售克羅埃(Chloé)、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和米索尼(Missoni)品牌的時尚服飾店鋪Diverse。Diverse初級采購員羅莎•蘭徹(Rosa Lamche)表示:“我們的生意在非甩賣季節(jié)確實不錯。在季度之初,當首批新品上市時,總有顧客希望第一個穿上這些名品——他們會在3月份光臨,早早準備好花800英鎊買一件東西。我們的客戶包括很多媒體人士和創(chuàng)意人才,甚至包括銀行家的妻子——如果能夠一直風彩照人地站在潮流前沿,她們會獲得極大滿足感。”
同樣,在net-a-porter.com網站上,也無所謂打折時段:由于它能夠預測流行趨勢,并向消費者提供每季的流行單品,這個網上零售商的客戶群已經從一小群癡迷者,發(fā)展成為全球范圍內的眾多顧客。那些流行單品常常需要預定,或者在其它地方已經銷售一空,比如羅蘭•穆雷(Roland Mouret)時下極富盛名的Titanium裙裝,以及可能成為本世紀經典的Chloé Paddington手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