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文化暖胃之作
- “上海·廣州演藝文化展示月”系列演出將在廣州進行三臺風格各異的“海派”大戲的精品展演,屆時,上海歌舞團將《金舞銀飾》中“唐宋元明清五朝穿戴服飾文化”的亮麗“艷”戲搬上廣州舞臺,于12月22日、23日晚在黃花崗劇院驚艷上演。
上海歌舞團副團長施少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金舞銀飾》以亮麗的服飾,美艷的 舞蹈著稱,我想在冷冷的冬日里,觀眾穿得厚實厚實的,看起這個戲來,想來一定會有‘暖胃之作’的感覺。”
《金舞銀飾》結合歷史傳說,從不同角度描繪了中國不同朝代和各個民族的服裝和飾品,配合著亮麗的風情舞蹈,由“瓊宮神韻”、“市井風情”、“游牧生涯”、“流光溢彩”、“禮儀華彩”五個不同的篇章構成。數(shù)百套古代服飾爭妍斗艷,各色人物造型在布景、燈光和音響烘托下出場,美不勝收。與一般舞劇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金舞銀飾》尤其強調(diào)舞蹈與服飾展示的結合,一方面以舞蹈表現(xiàn)服飾,另一方面以服飾展現(xiàn)舞蹈,富有現(xiàn)代感的編舞與現(xiàn)代時尚的服裝樣式非常符合現(xiàn)代觀眾的欣賞口味。
施少平表示,《金舞銀飾》著重展示的是中國“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穿戴服飾文化,以前在演出的時候,尾聲表現(xiàn)現(xiàn)代“時裝”,但這一段觀眾反響并不熱烈。相反著力渲染的“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歷史背景與服飾舞蹈文化等卻因為缺席現(xiàn)代人的生活而顯得新鮮奇趣,結合自己的歷史知識細細品來,別有風味。
據(jù)了解,《金舞銀飾》在1988年首演,至今已演出了800多場,經(jīng)過多次改編和調(diào)整,現(xiàn)在的版本顯得更有氣勢,曾作為中國政府招待APEC上海會議的各國元首的專場演出,此次將以全團陣容來廣州演出,歌舞演員再加上少數(shù)雜技等輔助演員共70多人,而整個創(chuàng)演隊伍近100人。(記者 陳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