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技術取勝攻占市場

      2006年已接近結束,總觀今年的縫紉機械制造行業(yè)的銷售,大家都不滿意2006年的業(yè)績。由于競爭激烈,有的縫紉機公司訂單劇減,能夠有持平的經營數字就不錯了,想要獲利猶如奢求。國內的服飾要求量并未減少,反而是國人的收入增多,生活改善,對于服飾品有要求增加的狀況。外銷服飾品也是維持輸出增長,足見對于縫紉機械的要求都是有小幅度的增長。

      制衣工廠有定單,但是招不到車縫作業(yè)人員,工廠內有過多的縫紉機停泊在廠房內沒人去用,是工錢太少沒人愿意做。而縫紉機械制造工廠的供給卻是大幅上升,制作機械的企業(yè)在這2年暴增,市場吸收消化沒那么快。賣不出去的設備只有堆積在庫房之中慢慢消化。

      對于2007年銷售預測,應是仍如2006年一般沒什么大的變化??p紉機械的需求不會有突發(fā)性的大增長。而供給?有那么多庫存等著出清及回收資金。由于我國的社會已走向市場經濟多年,縫紉設備的供需早由市場訊息傳達到各生產制造單位,各位企業(yè)都會靈活的調解供應量,減低企業(yè)的活動以節(jié)省開支,故2007年會是一個平淡的一年。

      縫紉機械的生產制造,現已在國內繁榮了近10年,生產工藝技術上可說沒什么障礙。早年因為大家的資金不足,使用較落伍的工作母機加工零件,品質不是很好。而這兩年,由于經營有了利潤,都已開始購入CNC電腦程控的工作母機,2006年我去臺州拜訪了幾家企業(yè),看到這些企業(yè)內已熟悉的運用日本名牌CNC工作母機。這個顯示國內業(yè)界已有品質意識,且已有財力投資設備,并已進軍國際市場,要和國外一流企業(yè)一比高下。基礎型的縫紉機械已是國產品的天下,在高端的特殊功能縫紉機方面,也在近2-3年的努力開發(fā)之后,國產品也占有了一部份的市場。

      縫紉機械一般有分為基礎機型及高端機種。高端機種被認為是品質要求嚴、制作困難、價格及利潤較高。其實這些高端機種只是一些特殊用途的特種機械,由于用途偏狹,需求量少,而造成生產成本較高,售價也高。近2-3年市場競爭之下各種基礎型機械的利潤太薄,大家才把眼光轉向注意到特殊功能縫紉機的市場以期待高利潤機種能夠填補一下公司的盈利。這些高端機種的制作技術其實都不困難,只要買到樣品機拆卸開,照樣的模仿,很快的就能制作出類似的機種。有些縫紉機制造廠因此把特殊功能的高端機制造作為公司的一個戰(zhàn)略執(zhí)行。沒想到不過3年,特殊功能的高端機系列,也是在國內遍地開花又挑起新一輪的殺價,殺到無利可圖。由2006年開始,大家開始尋找新一輪的增長點,注意到把電腦控制加入縫紉設備的系統(tǒng)之中。

      低價威脅 這20年來國內外的縫紉機械市場是如何的變化呢?低價優(yōu)勢可以說沖擊到了歐美企業(yè),到后半期中國的低價優(yōu)勢對市場影響最大。1990年美國的于仁牌被日本重機公司併購,即由于在日本/韓國/臺灣的圍攻之下,美國方面因工資及制作成本太高,而被日本企業(yè)接手經營。1993年德國的百福公司,被華人企業(yè)善美集團買下,到了2003年再被轉手給意大利企業(yè)倂購,2005年底由德國的財團購買,顯示了百福機械市場份額減少,公司不斷的在縮小,是因產品價格太貴不敵臺灣的同行的競爭。百福原來是皮革厚類縫紉機的世界第一品牌,1985 年由金輪公司在臺灣代理,產品被各鞋廠爭相采用,但是價格太貴市場受阻,逼迫著金輪公司自己介入生產制造高頭車,憑借日本退休工程師的協(xié)助,以不到百福一半的價格推出同類產品,再經十多年的叫板競爭,百福竟然被屛于鞋廠之外。如今金輪在上海有厐大的生產基地,還要感謝百福當年對于高價的堅持不降,歉虛的禮譲中國鞋業(yè)市場大餅,但是這也造成百福今日不斷的被轉賣的原因。2000年左右,意大利的利滿地,也因為在價格方面沒法招架于臺灣及中國大量的包縫紉機和繃縫機壓迫,好像沒有什么警動之下就消失了,沒有人接手購買利滿公司。西德的杜克普公司在2005年被上工倂購,表示在價格競爭之下,虧損連年,趕快的脫手才是上策??p紉機的制造業(yè),已不是什么科技產品了。

      以上各實際例子顯示,縫紉機的制作技術,已經沒什么技術障礙,中國已有能力發(fā)展制造。各歐美日甚至臺灣的企業(yè)都要放下身段。加入價格的競爭,為了降低成本,都要到中國設立生產基地,以求用低廉的價格來保住市場,保住企業(yè)生存。在這10年之內,低價策略被中國的企業(yè)應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10年之中就培養(yǎng)了幾間民營企業(yè)由小作坊一路成長到國際級的企業(yè)。

      “價格”因素永遠是一個重要的利場利器 ? 歐美企業(yè)被倂購的例子可看到了,這些被倂購的幾個企業(yè)并不是品質不良,經營不善,反而可說是這些都是品質優(yōu)良的企業(yè),其品質和名聲在業(yè)界來講都是一流的,但為何會淪為被進購的命運呢?那是因為產品價格的原因。歐美企業(yè)的產品,其成本及售價相當的高,在以往的因為技術優(yōu)勢的原因,只有歐美產品能用,是賣方市場時代,顧家要按賣方的索求價格付費才能拿到機械,賣方因此長久的享用這個高價利潤。當日本、臺灣、中國的技術不斷的進步追趕之時,許多的縫紉機械被生產出來,價格方面有時低到僅有歐美貨品的1/3左右,品質雖然稍有遜色,但價格的差異吸引使用者會先考慮買便宜的貨品。低價品迅速的占有市場,把同型的高價品、逼到了死角。當歐美產品強調品質的同時,實在應同時考慮到縫紉機制造行業(yè)已是普通技術的產品,歐美產品沒法再借助單純機械技術享受高利潤了。

      對于低價搶市場的局面,日本及臺灣的縫紉機制造商,其措施就是順應市場,快速的在中國建立制造基地,順應市場推出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在上海、寧波可看到外商公司投資國內,以價格及品質兩把利劍加入競爭行列。因內的縫紉機械企業(yè)采用了比在外商(日本、臺灣)更強的價格策,更以大量的生產及賺取相當微薄的利潤銷售,現在這個低價策略用了10多年,滿街都是低價品,低價策略沒法再用了,原因是現在的產品已用盡了各種節(jié)省方式,大家的價格都一樣的低,已沒有再降價的空間。如今見到10年來第一波遇到的市場冷淡,目前還真是想不出什么方法加以解套。節(jié)省成本,降低售價,基至使用劣質材料來降低成本,這種經營企業(yè)的方式,不會太困難,很多的人都會做,已沒法再用了。而想在眾多低價產品之中從中解套,就不是那么容易可做到的了。

       尋求解套 今年有一家歐洲的縫紉機制造商,為了重振往昔的威風,在上海地區(qū)建立了生產制造基地,其策略是基本縫紉設備在中國制造,“高端”產品留在歐洲生產,以符合世界市場的要求。但是我檢視了一下其公司產品內容,感覺他們所謂的“高端”產品,國內都已有在生產,“高端”只是特殊用途的冷門機種。真正的電腦整合機種的“電腦控制花樣機”卻未被放入其生產策略。這家公司的縫紉機械品質曾是世界上最好的,并且其集團也有生產伺服控制電機,卻不會利用本身的優(yōu)勢,加以整合電腦/電機/機械。反而現在才想到運用低價策略,欲與國內群雄拼斗,有點叫人婉息。

      技術取勝 日本三菱電機(Mitsuishi)在縫紉機械的生產,是一個老牌字號的公司,在日本的人工成本高昂的時代,曾有到中國生產機械的記錄,但現在還是留在日本制造縫紉設備,并未被別的公司進購。仔細檢視其產品內容,可發(fā)現他早已屏棄基礎機械。三菱公司自已有優(yōu)秀的縫紉機本體經驗,又有品質優(yōu)良的伺服電機,他們深知整合電腦控制系統(tǒng)的花樣機是完全可以用技術取勝,把對手拋得遠遠不讓其追趕。10多年前的國際展會上,三菱公司只展示電腦控制系統(tǒng)的花樣機,其它傳統(tǒng)機械式縫紉機根本不擺示。 在IMB2006年展會上展出電腦控制花樣機最有企圖心的,就是韓國的日星公司(Sunstae),日星的雄心就是要超越日本的同行,做到世界第一,他們深知能制造電腦系統(tǒng)整合的設備,才有在資金、技術、人才、管理方面表現出勝出同業(yè),建立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yè)。 日星公司制造縫紉機本體已有20多年經驗,在伺服電控系統(tǒng)也有10多年經驗,深深了解自已的實力。雖然制造基地留在韓國也不怕失去競爭力,不用怕被人進購。 20多年來,低價政策是市場的利器,在國內成就了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縫紉機制造企業(yè),相信這種模式沒法再利用,只能造成血拼而減少利潤。今后10年的搶占市場利器是電腦控制技術的整合一樣的仍是技術取勝,只是技術的內容進化,由純粹機械技術的竟爭,進步到控制系統(tǒng)的整合竟爭。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