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愿免費修理老縫紉機 60歲老縫紉機不退休
主人愿意免費修理老縫紉機
晨報訊(記者 王楠 楊曉明)94歲的付松山老人家里有一架縫紉機。
“它剛過六十大壽,也長了‘老年斑’,”付松山說,“但現(xiàn)在還能干,還沒退休呢!”
日前,記者在沈陽市沈河區(qū)小南街的付松山老人家,看到了這臺曾為全家做過突出貢獻(xiàn)的縫紉機。
“這個是飛人牌,和蜜蜂牌、勝家牌一樣,是上海產(chǎn)的名牌縫紉機。買這東西要票,我攢了半年的票,又管親戚鄰居借了點。”付老說,買縫紉機并不是趕時髦,而是為了更好地履行一家之主的責(zé)任,“那年月能吃飽就不錯了,哪還講究穿,一人一年30尺布,家里人的衣服都是我做。”做衣服、縫被褥,全靠縫紉機。
付老說,他13歲便開始學(xué)做衣服,后來雖然有了工作,但做衣服的手藝一直沒扔。
“布料發(fā)下來,一家人都圍著縫紉機看我弄。孩子吃不上好的,我只好竭盡全力為他們做好衣服!”付老說,看著他和縫紉機的勞動變成了孩子們身上漂亮的衣服,非常有成就感。
付松山老人為家里人做了30多年的衣服?,F(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不需要他來做衣服了,付老雖然有些失落,但他很想得開,“我做的款式太老,跟不上潮流。”
可付老覺得“生活好了,也不能忘記過去的苦”,于是,他繼續(xù)給自己和老伴做衣服,“我除了襯衫做不了,剩下的能做就都自己做。”
縫紉機辛苦勞作了60年,時常有些小毛病是家常便飯,付老也練就了修機器的本事,“手一摸機器,看一眼縫出的線,就知道哪有毛?。?rdquo;
付老說,這種老式縫紉機在很多家庭,不是成了擺設(shè)就是被當(dāng)作廢舊物處理了,他覺得這是一種浪費,“澆點兒油、換個梭子,說不定好用!”在采訪要結(jié)束時,付老對記者說:“我要借晨報攬個活,老式縫紉機壞了別扔,我免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