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中國制造”優(yōu)勢漸失 外貿代工面臨新危機

        細心的“網上購物狂”可能會發(fā)現,之前標著“中國制造”的耐克鞋現在相當一部分已變?yōu)?ldquo;越南制造”了。不光是服裝鞋帽,就連生活電器、精密電子等產品也出現類似趨勢。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yè)開始將產能分散至成本更低廉的越南等東南亞地區(qū)。

        入世之后,中國憑借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迅速取代亞洲四小龍,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中國制造風靡一時。不過眼下的情形則顯示,盡管學界依然對“中國制造”的競爭力抱有較大信心,但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以及人民幣連續(xù)小幅升值,使得中國制造業(yè)原有的成本優(yōu)勢明顯減退。東南亞的崛起似乎正在重演中國的昨天,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可避免的發(fā)生動搖。

        世界工廠優(yōu)勢的消失也從另一方面發(fā)出警示,在如此背景下,中國自身新的定位以及轉型成為最為現實的話題。

        外資企業(yè)撤離中國

        這應該算是一則舊聞。

        7月中旬,全球排名第二的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宣布將在今年10月關閉其在中國蘇州的自有工廠,需要提及的是,這是阿迪在華的最后一家自有工廠。

        這則消息迅速引發(fā)了輿論的關注,關于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競爭力衰弱的討論鋪天蓋地: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以勞務、稅務、原材料為主的采購成本等運營成本大幅度上漲,“中國制造”成本優(yōu)勢不再,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撤離中國。

        阿迪達斯并不是第一個撤離“中國制造”的跨國企業(yè),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早在2009年,阿迪達斯的競爭對手耐克就關閉了在華惟一一家鞋類生產工廠——江蘇太倉工廠;星巴克新近也傳出消息稱,準備關閉其中國工廠,把陶瓷杯生產轉回美國。早在今年年初,美國消費品巨頭佳頓、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強企業(yè),紛紛將部分產品從中國多家代工工廠撤回本土生產。

        這是外商撤離的一個縮影。統(tǒng)計數據顯示,外商投資企業(yè)數和實際使用外資數額均在下降。今年上半年,全國非金融領域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è)11705家,實際使用外資591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3.1%和3%。

        跨國公司之所以撤離中國,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便是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漲。美國波士頓企業(yè)管理顧問公司發(fā)布的《美國制造業(yè)歸來》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在美國制造的產品,生產成本只比中國沿海城市略高5%到10%。這與剛入世前相差幾倍的數字來比,的確相差甚遠。更為重要的是,專家指出美國勞動生產率是中國的4倍,即使中國勞動價格比美國低,但并不一定代表勞動力成本會比美國便宜。

        隨著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的漸趨減緩,用工荒、加薪潮不期而至。尤其是2009年夏末以來,珠三角企業(yè)普遍遭遇“招工難”乃至“民工荒”問題,工人工資每年呈現20%左右的增長。在這種背景下,那些一貫尋求低成本的國際資本開始尋找新的洼地,從這一層面來說,外資的撤離外遷他地或回歸本土并不難以理解。耐克曾數次更換生產基地,其從歐洲轉至日本、韓國、中國,如今又轉移至越南、印尼等國家。

        東南亞生產成本更低

        中國制造業(yè)的成本優(yōu)勢明顯減退時,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卻以其相對更低的薪酬水平承接著中國制造的大量轉移。一個典型案例是,據耐克近年來對外公布的數據,2001年,中國生產了40%的耐克鞋,排名世界第一,越南只占13%;但到了2010年,越南的份額升至37%,超過了中國的34%,成為耐克最大生產基地。

        東南亞今天的局面似乎正在重演中國的昨日。入世之后,憑借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中國迅速取代了亞洲四小龍,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有學者曾判斷,“中國制造”每10%的增長,就能拉動全球經濟一個百分點的增長。

        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勞動力成本位列亞洲第三,最低工資約為印度的二至三倍,加上福利支出,成本還要上浮40%—50%。

        較有說服力的事件是,阿迪達斯僅向為其生產倫敦奧運會特許商品的柬埔寨服裝廠工人支付每周10英鎊(約合15美元)的工資,即便是阿迪達斯最后糾正當地工人月平均工資為130美元(約合828元人民幣),這個數字也距離蘇州工廠此前對外招工時所宣稱的“人均月工資不低于3000元人民幣”相差甚遠。

        為吸引跨國巨頭,越南、印度和孟加拉國等國家還出臺了許多優(yōu)惠政策。越南最具吸引力的是其稅收優(yōu)惠,外資企業(yè)在越南前3年免稅,第3至5年稅率為5%,其后稅率約為10%左右。

        中國紡織品出口日本、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等市場,約需支付18%—23%左右的進出口關稅,而孟加拉紡織品出口以上國家可以享受零關稅待遇。從2010年開始,越南、印尼等國家產業(yè)競爭力明顯增強。我國一些傳統(tǒng)的勞動密集型的出口產品在歐洲、日本、美國的市場份額,正在被南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所擠占。

        與外資撤離中國相伴而生的,是東南亞地區(qū)的外國投資正在快速增加。2011年,東南亞各國吸引外資達到1170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26%。有分析稱,今年東南亞吸引的外資有可能超過中國。

[1] [2] 
  • 相關閱讀
    1. 文摘│工匠精神——中國制造品質革命之魂
      印度持續(xù)抵制“中國制造”,雙方貿易前景繼續(xù)承壓
      6月中國制造業(yè)PMI50.9%,環(huán)比上升
      越南制造成爆款?將取代中國制造成世界工廠?
      主播帶貨,制造業(yè)新出路?專家:中國制造業(yè)需要高質量發(fā)展
  • 贊 0贊 0
  • 踩 0踩 0
        • 確定

      共0條評論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