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老縫紉機 再過一百年還好用

            市民葛阿姨家有一臺1910年6月生產(chǎn)的老式美國縫紉機,至今仍能正常使用。老人說,即使再過一百年,咱家這縫紉機還是做活的好助手。

      葛阿姨出生于1947年,父親在大南邊附近開中藥鋪,那時家里生活還算殷實。1958年,父親從朋友手里淘來一個大家伙——縫紉機,為此,母親還不開心好一陣。原來,父親買來的縫紉機,不是新品,而是旁人家淘汰不用的二手貨。葛阿姨介紹說,當時市面上有很多牌子的縫紉機,價格大多在五六十元上下。而父親買這臺“二手貨”足足花了100元,縫紉機的表面有刮花的痕跡不說,鐵質(zhì)踏板腐蝕得也很嚴重。母親埋怨父親花大錢買了二手貨,憨厚的父親安慰母親,“你不懂,這是老貨,咱這二手的保準比別人家那些新的還耐用。”使用了一段時間,縫紉機果然順手好用,不但節(jié)省了一家人服裝上的支出,也為整個小家添了不少生氣。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誰家也不敢再張揚自己有國外的物品。家人怕美國牌子的縫紉機惹事,還特意把上面雞蛋大小的鐵質(zhì)商標用刀片刮了下來。“我看見過美國勝家的標志,跟我家縫紉機商標上外文字母的形狀非常相像。”葛阿姨的愛人金大爺回憶。雖然標志找不到了,可縫紉機原裝擋板上,刻印的“1910年6月”的生產(chǎn)日期依然清晰。

      幾年前,葛阿姨搬新家,淘汰了不少舊物,這臺表面破損嚴重的縫紉機當然也在“淘汰名單”之列。處理時,金大爺拆開縫紉機機身,看看進口縫紉機的構(gòu)造,卻意外發(fā)現(xiàn)機身內(nèi)光潔如新,內(nèi)部螺絲扣一點上銹的痕跡都沒有。“覺得是好東西,就把機頭帶到了新家。”金大爺說,他到沈陽站附近的老年商店為縫紉機配了電機和踏板,換上新的皮帶,縫紉機又能正常使用了!

      “多厚的布都能扎進去,我用帆布自己做釣魚包,老伴自己做京劇戲服、做鞋墊,一點不吃力。”金大爺?shù)靡獾仂乓鹱约业?ldquo;寶貝”。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