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裁縫黃師傅:60年的追求與堅持
今年72歲的黃師傅,從12歲開始學(xué)習(xí)裁縫手藝算起,已經(jīng)整整60年。這60年間,老人從來沒有離開過身旁的縫紉機,放下過手中的剪刀,即使三年困難時期,那么艱苦的歲月,老人也要踩幾腳,剪幾刀,心里才安穩(wěn)踏實。
12年前,60歲的黃師傅挑著縫紉機,拿著剪刀,卷著鋪蓋,從老家來到小城,擺了個縫窮補舊的小攤。擺攤的日子很苦,風(fēng)里來雨里去,生活沒有規(guī)律,工作不能固定場地。這樣朝出晚歸的干了一段時間后,才租下了城西路口一間大約十平米的小門面,從此,生活才得以安定,客源也相對穩(wěn)定。老人的房子雖小,卻具備所有“家”與“店”的功能:房屋前部左邊是工作間,既方便顧客光臨,又能在閑暇時與路過的老朋友聊幾句,打發(fā)些多余的時間。右邊則是生活區(qū),他可以邊做飯菜,邊照顧生意,一舉兩得。房屋后半部分,拉塊彩條布隔開,便是老人的起居室了,安靜而隱秘。
黃師傅深情地看著跟了自己大半輩子的老伙伴——一臺老式的縫紉機,喃喃自語:這裁縫的手藝帶給我太多。因為它,老人沒有干過繁重的體力活。剛解放,他老家成立服裝社,就被招到那里上班,生活雖然也艱苦,但比日曬夜露強了很多。因為它,老人將自己的6個孩子全部送出門,如今,子女都過得還不錯。孩子讀書最多一次就借了1.6萬元錢,也是老人一腳一腳地踩,一刀一刀地剪,一針一針地縫而還清的。因為它,老人有了寄托,生活充實,身體健康,心情舒暢,精神爽朗。老人告訴我,他現(xiàn)在縫縫補補的,一個月收入500元左右,并不是一定要靠自己在外賺這點辛苦錢過活。孩子們成了家立了業(yè),個個都很孝順,他就是什么事不干也能安享晚年。但老人就是閑不住,更重要的是舍不得放下養(yǎng)了一家子,干了一輩子的老手藝。
黃師傅手中衣服很快就縫補完畢,他提起衣服滿意地看了看,理了理衣角,小心地給客人包好。那神情與動作在我看來,怎么也不像包一件衣服,而是一個老手藝人,在清理著自己60年的追求,60年的堅持,60年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