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車工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
在生產(chǎn)效率高的車間里,有個明顯的特征:工人踩衣車的聲音非常緊湊,持續(xù)時間長,有時幾十臺、上百臺衣車甚至形成共鳴,非常有氣勢,望過去衣車仿佛成為工人身體的一部分,動靜自如。這其中除了工人熟練以外,重要的原因是組長、IE等對工序、人員和設備進行了合理、細致的搭配、組合。相反,效率低的車間,這種聲音肯定是斷斷續(xù)續(xù),其中的奧秘在哪里?
在縫制IE中,有一個重要的手法:人機配合法,簡稱為“人機法”:IE人員通過對工序分析和改善,使工人、成品、衣車設備三者科學的組合和排布,達到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效率(稼動率:衣車有效時間的比率,增加衣車走針的有效次數(shù),也就增加了產(chǎn)量),避免設備等人的情況出現(xiàn),于是就有了上文說的那種人機合一的境界。
一、縫制IE中人機法的目的:
通過首先對工人的動作進行分解,再將動作進行優(yōu)化分析,從而規(guī)范與改善人—機系統(tǒng),具體作用如下:
1、發(fā)掘改善空間、減少等待時間;
2、使工作平衡;
3、減少周期時間;
4、獲得最大的衣車、設備利用率;
5、合適的指派人員與機器;
6、決定最合適的方法。
二、人機法的應用范圍:
1、一人操作一部機器;
2、一人操作多部機器;
3、數(shù)人操作1部機;
4、數(shù)人操作多部機;
三、人機作業(yè)閑置分析
主要目的在于發(fā)掘人員及機器之閑置所在,而設法加以削減改善。此種分析可從三個不同角度探討:
1、機器閑置;
2、人員閑置;
3、人員與機器配合閑置。
四、人員與機器配置
理論上,人機配合作業(yè)之人員數(shù)與機器數(shù)計算為:
五、縫制IE中人機配合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