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首屆中國(浙江)民族服飾設計展演初評會議在杭舉行

           2015年12月17日,首屆中國(浙江)民族服飾設計展演初評工作在杭州拉開序幕。從今年6月到12月初,展演活動共收到來自國內外近700組、1300多套服裝作品設計稿。組委會特邀國內5位頂尖服裝設計師及時裝評論家組成強大的專業(yè)初評評審團,將評選出50位選手入圍復評環(huán)節(jié)。

      此次展演得到了各方的鼎力支持

      指導單位: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司、中國服裝行業(yè)協(xié)會

      主辦單位: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浙江省服裝行業(yè)協(xié)會

      承辦單位: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景寧畬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浙江省服裝行業(yè)協(xié)會設計師分會、杭州市服裝設計師協(xié)會、杭州市文化創(chuàng)意協(xié)會

      支持單位:中國民族博物館、杭州市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辦公室、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吳彩星、浙江省服裝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沈茉莉、浙江省服裝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錢峰等行業(yè)領導皆出席了初評活動現場。評委團隊由中國時裝最高榮譽“金頂獎”設計師武學凱、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張義超、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朱威、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染織與服裝設計系主任陶音和中國著名時裝評論員田占國組成。

      “挖掘每個民族最具有符號的點,著力于這些點與世界時尚的結合”浙江省服裝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錢峰接受采訪時說“這次展演最終著眼于民族的團結,從根源挖掘我們自身的基因,使中國時尚自然融合為為世界時尚的一部分。”

      展演活動以“民族?嫁衣”作為鮮明的主題,設計師選送的作品圍繞參演主題,展示各民族特色鮮明的婚嫁服飾。據悉,600多名設計師,從各民族傳統(tǒng)服飾的樣式、結構、工藝、面料、色彩、圖案上或民族文化中提取設計元素,既凸顯民族精神,又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意設計并兼顧實用性。通過展演活動的開展,將使民族服飾成為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更好地構建民族服飾產品市場化、品牌化。

      評委張義超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設計師而言,如何把民族與現代時尚相結合,是一個難點。很多人停留在民族即傳統(tǒng)的認知里,而突破這個概念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會成為設計師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

      參加此次初評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有來自北京服裝學院、浙江理工大學、四川美術學院、意大利熱那亞美術學院等國內外60多家服裝院校的學生作品,還有來自于黑龍江、重慶、沈陽等民宗部門推薦的優(yōu)秀作品,作品涵蓋了蒙古族、滿族、苗族、畬族、漢族、納西族、彝族等40多個民族。

      “婚嫁服裝本身對我們專業(yè)來說就是一個比較難做的話題”評委陶音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說“因為它既要傳承傳統(tǒng)文化,同時又有創(chuàng)新突破的要求。中國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特質的國家,民族的相關內容現在也是院校的重點研究課題之一,將來民族服飾的側重點不再局限于審美,更多會著力于對文化的傳承和沿襲。”

      中國服裝設計最高獎項“金頂獎”獲得者,同時也是本屆展演初評評委之一的武學凱老師認為,本次展演的稿件征集從自身的民族和文化出發(fā),展現出了驚人的多元化和豐富度。被記者問及民族手工藝的保護和民族文化的傳承時,他表示“僅僅表面上復制、模仿、再現民族的要素遠遠不夠,一定要把設計與當地的傳統(tǒng)手工藝真正結合才能實現民族文化和手工藝的復興。設計師應該深刻地去理解、感受,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只有這種轉換的力量才能形成最有價值的創(chuàng)新,尤其是當下這個強調匠人精神的時代。”

      據了解,本屆展演將評選出“中國民族服飾設計展演十佳設計師”10名,“中國民族服飾設計展演優(yōu)秀設計師”20名,并推選出“中國民族服飾設計推動獎”若干名(機構),獎金總額近15萬元,入圍名單將于近期公布,煩請留意平臺信息。入圍復評的50位選手將在12月20日前往景寧畬鄉(xiāng)參加大賽復評環(huán)節(jié)。屆時,將通過復評選拔出30位優(yōu)秀選手進入最終在杭州舉辦的民族服飾設計展演晚會集體亮相,勢必驚艷杭城。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